大陆性a及毛片,久久人人草,国产精品99久久,夜夜躁日日躁狠狠躁,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季av,天天草网站,国产黑丝袜在线

  •  聯系電話:0915-3356512
  •  投稿郵箱:news@akxw.cn
 > 文旅 > 文化安康
平利有個江西街
2025-06-20  來源:本站原創

□ 阿龍mG7安康新聞網

汽車出平利縣城,在茶園、林海中穿梭半個多小時,就跨過秋河,經一條隧道穿越化龍山,進入嵐河流域。同座人以為嵐河上游屬于嵐皋縣,其實不然,這里是平利縣的美景美味集中地。mG7安康新聞網

當地干部在車上介紹:與嵐皋縣交界的鴨河、松河,原為平利縣八仙區的松鴨鄉。1996年撤區并鄉建鎮后,八仙區分為化龍山下的八仙、巴山大草甸下的正陽兩個鎮,鴨河流域的四個村則由八仙鎮管轄。mG7安康新聞網

青茶飄香時節,文友們先于陜西、湖北交界處看了關埡遺址、長安古鎮和廣佛的秦漢古茶,再入鴨河參觀號房坪的聯戶茶業、靛坪村的新建茶廠。雖青山綠水令人目不暇接,但山路顛簸久了難免暈暈乎乎。正于雙目困乏之際,聽人喊叫“到江西了!”眾皆詫異地睜開眼睛朝窗外望去,果然發現鉆進山谷的公路變身整齊的街道,兩旁的住戶門牌標為“江西街”,路邊的電桿號碼前也寫著“江西街”。出街不久,便見村部大樓頂端,有一行醒目的大字:“江西街村便民服務中心”。至此,我方明白:在嵐河上游的平利縣八仙鎮,有個江西街村,該村正中的鴨河西岸,有條江西街。mG7安康新聞網

從當地人“花發不分,湖福不清”的口音判斷,他們應是湖南移民。那么,湖南人為何在此興建江西街呢?街上老戶,陳氏后人介紹:義門陳,江西人!mG7安康新聞網

經詢當地老人,并查九江、桑植陳氏家譜及地方文獻得知:義門陳氏的根源,可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的陳朝。當年的陳朝由陳武帝陳霸先于公元557年建立,定都建康,即今南京。然而,陳朝滅亡后,其皇室后裔陳叔明的第11世孫陳闊,在唐開元年間舉家遷居江州齊集里,開啟了家族在這一地區的聚居生活。陳闊的孫子陳旺在唐開元十九年,即731年,因官置產于德安縣長樂里永清村,即今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車橋鎮義門村,成為江州義門陳的肇基始祖。他們最初的四代,人口增長較為緩慢,每代僅一丁相傳。直到第五代陳青時,情況發生了轉變,陳青生有六子,家族人丁開始興旺起來,逐漸發展成為當地的望族。唐中和四年,唐僖宗李儇御筆親題“義門陳氏”四字,這一殊榮標志著義門陳氏正式登上歷史舞臺。mG7安康新聞網

義門陳氏創立了“至公無私”的管理體制,家族成員之間財產共享,共同生活。在這種體制下,家族既重視農業生產,又注重文化教育。為了解決子孫讀書問題,家族先后創辦了“書屋”和“東佳書院”兩級學校。書屋相當于小學和初中,東佳書院則相當于高中和大學,實行“七歲令入學,至十五歲出學。有能者令入東佳”的教育制度。東佳書院是中國最早的民辦高等學校之一,吸引了不少江南名士前來讀書,書院所收藏的書帖,號稱天下第一。mG7安康新聞網

義門陳氏家規由《家法三十三條》《家訓十六條》《家范十二則》構成,被視為完整的家族管理制度,入藏國家典籍并向全國推薦。其中“家法”側重規范家族成員的行為,是家族事務的具體管理辦法,核心思想是“均等”“和同”,體現了“一公無私”的本質與內涵,被當朝奉為“齊家”的典范;“家訓”“家范”側重規范家族成員的思想,訓導家族成員孝順宗親、團結和睦、明德修身,形成良好家風傳承后代。整部義門陳氏家族規范集中體現了忠孝仁義的儒家理念,閃耀著民主和智慧的光芒,在維系陳氏義聚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,同時也對當時社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。mG7安康新聞網

北宋嘉祐七年,即1062 年,宋仁宗采納大臣的建議,以 “義門陳氏孝義傳家,分析各地教化天下” 為由,強令義門陳氏分家。七月初三這一天,江南西路轉運使謝景初、江州知州呂誨、德安知縣穆恂、湖口鎮巡檢范彬等眾多官員來到義門陳氏,監督并商議分家方案。最終,家族按照昭穆的世系次序,區分大小,派定291個村莊通過拈鬮來確定歸屬。此外,奉皇帝旨意購買的四十三處田宅,不在拈鬮的范圍之內。就這樣,義門陳氏把原有的田產分成 291 份,同時新買 43 份,合計 334 份,拈鬮分家,星羅棋布到長江南北各地。此次分家后,義門陳氏人口分流至江西、河南、浙江、湖南、湖北、陜西、廣西、江蘇、廣東、福建、山東等 16 個省 125 個縣市,開啟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家族大遷徙。mG7安康新聞網

今居鴨河的這一支,初在湖南省張家界市的桑植縣,歷經700多年的朝代更替,發展至百戶千人。到了“湖廣移民填川陜”的明清時期,他們中的多數人又背井離鄉,移居川蜀與秦巴山區。當陳氏兄弟經漢江入嵐河進入鴨河,看到這數十里長河荒無人煙,卻有沿河平埫、滿山林果,他們停住了腳步,就在河口伐木立屋、臨水而居,并與相跟而來的移民一起,向當地原住民借了糧種,租下山地。他們指畔為界,開山種糧,經過兩三代人的努力,以南方人的精明在當地干出名堂,成為富戶。這時,他們有了聯手開發鴨河的能力,就由符陳盧蔣等戶合股出資,買下鴨河,于是誕生了“六股一河”的故事。陳家只占一股,山地分在中坪,山林土地不多,質量不佳,卻在鴨河右岸有一塊10多畝的平地。因其血脈中存續著湖南種茶、江西經商的基因,陳氏十幾戶人遷居此地時,沒有分散居住,而是將這塊平地集中使用、統一規劃,建成一條300米長的雙面街,開始了以農為主,兼顧農產品加工、購銷的新型生活。十來年工夫,這里就成了當地山貨特產、農用物資、生活用品的集散地。因為陳氏宗祠和各戶中堂、大戶門匾上有“江西義門”或“義門陳氏”的字樣,人們便稱此地方為“江西街”。mG7安康新聞網

今年83歲的陳才金,曾任江西街村黨支部書記、松鴨鄉的鄉長,撤區并鎮后任八仙鎮的林特站長。作為當地老住戶,他自小所見的江西街,房屋多為前面立著木門木墻,放下木板就成鋪面的商用房。其間的四合院,為江西義門村的老家風格,有風火墻、下水道、回廊、閣樓,雕梁畫棟,甚是好看。而江西街上的陳氏后人,秉持著耕讀傳家的傳統,不僅莊稼精耕細作、山貨出產眾多,而且重視子女教育,注重捐資助學。他們不忘傳播孝義文化的使命,既注重傳承孝道,又熱心社會公益,沿河架義橋、逢山開義道,并給學校捐義田,至今還在影響著當地的村風民風。mG7安康新聞網

當我跟著陳才金老人的腳步,再次走進鴨河的山水,走進江西街的故事,才知道這些“江西老表”雖為外來移民,卻是開發鴨河的主人。當年的名門望族,無論分遷何處,只因頭頂著傳播孝義文化的使命,賡續著耕讀傳家的良好家風,他們便是所在之地的文明標桿,是受人敬重的風習典范。 mG7安康新聞網

責編:徐思敏|一審:許安|二審:田丕
終審:張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