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網訊(通訊員 賀銀苗)為進一步發揮鄉村公益性崗位在促進脫貧人口就近就業、改善鄉村公共服務、助力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,紫陽縣多措并舉確保崗位科學開發、人員上崗合規、待遇發放及時、作用發揮有效,真正實現“小崗位”托起“大民生”。
該縣緊密結合鄉村發展實際需求和人居環境整治、養老托幼、農村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,科學設置崗位類型和數量,確保崗位設置真正服務鄉村、惠及百姓。在人員聘用過程中嚴格執行公開、公平、公正的招聘程序,實行“村級初審、鄉鎮復核、縣級備案”三級聯審機制,對申請人員的身份信息、勞動能力、人員類型等進行嚴格核查。
按照公益性崗位“誰用人、誰管理”的原則,用人單位根據每個公益性崗位從業人員制定清晰、具體、可操作的崗位職責和工作標準,確保人崗匹配、職責明確,讓從業人員工作有方向、履職有依據。同時,建立常態化巡查、抽查機制,對在崗人員履職情況、出勤記錄、補貼發放等進行動態跟蹤核查,依托陜西省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系統,實現鄉村公益性崗位人員信息、協議時間、補貼發放等全流程線上跟蹤和管理。
建立補貼資金保障機制,確保補貼資金按時撥付到位,統一通過社會保障卡或銀行卡賬戶發放,實現補貼資金“點對點”直達公益崗從業人員個人賬戶;為其購買人身意外保險,保障從業人員的勞動權益;根據考核結果、個人身體狀況變化、崗位實際需求變化等因素,對崗位人員進行動態調整,對不能勝任或不再符合崗位要求的,及時進行調整或退出。對因年齡、健康等原因退出崗位的人員,積極提供職業指導、技能培訓、崗位推薦等后續就業幫扶服務,助力其實現更高質量就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