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訊員 吳珊
今年以來,旬陽市以打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硬仗為抓手,聚焦基層關鍵點于細微處,創新實施“組織力強基、協同力破題、服務力增效、保障力托底”的“四力攻堅”行動,推動基層治理由被動應對向主動服務、單打獨斗向協同共治轉變,有效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以“組織力”強基,筑牢基層戰斗堡壘。發揮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作用,印發《打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硬仗實施方案》,完善工作專班運行規則,厘清成員單位職責任務,專班化推進、制度化運行、清單化落實,構建起權責明晰、運轉高效的工作體系。深入實施“頭雁”和“雛雁”工程,用好“一村一名大學生”選育成果,選優配強村(社區)“兩委”班子。提前謀劃村(社區)“兩委”換屆,開展“村村到”摸底研判,建立“優選、合格、負面”三張清單,儲備村(社區)黨組織書記后備人選309名,全覆蓋培訓村(社區)后備力量405人次,確保基層黨組織治理力量堅實有力。開展新興領域“大走訪、大排查、大攻堅”專項行動,通過系統數據“聯查”、行業部門“篩查”、企業內部“自查”的方式,累計摸排新社會組織135家,“三有”非公企業113家,通過單獨組建、行業聯建、區域統建等方式,推進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從“有形覆蓋”到“有效覆蓋”。
以“協同力”破題,匯聚基層治理合力。按照網格化管理“多格合一、一網統籌”要求,在城市社區按照300至500戶標準,農村以村民小組為單元設置網格,整合黨建、綜治等六大系統網格,科學劃分網格1442個,選聘專兼職網格員1523名,構建“社區干部包聯網格、在職黨員編入網格、職能部門下沉網格、社會力量融入網格”體系。以“雙融共治”為抓手,制定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干部到社區“雙報到”六條措施,128個駐社區單位的2035名在職黨員全部編入網格黨組織,選派兼職委員86名。1800余名無職黨員認領文明創建、矛盾調解、政策宣傳等志愿服務崗位,實現組織融入,力量下沉。穩步推進全省村級議事協商整體推進示范縣各項工作,309個村(社區)規范執行村級議事協商制度,組織開展培訓23場次,印發《議事指南》《協商紀實手冊》700余冊,吸納“五老三員兩長”參與基層治理,不斷拓寬群眾參與議事協商渠道,通過議事協商,解決了基礎設施提升、老舊小區改造、樓道亂堆亂放等一大批群眾關切關注事項。探索推行的“老倌說事”“毛公山茶話”“議事協商‘融’進去 基層治理‘活’起來”等議事協商經驗做法被《中國社會工作報》刊載。
以“服務力”增效,提升群眾幸福指數。開展“化解矛盾風險 維護社會穩定”專項治理行動,落實市鎮村“三級書記”抓矛盾糾紛排查化解、“平安走訪”等工作機制,定期分析研判形勢。按照“五有”標準、“五個規范化”要求,推進市鎮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。以“三秦暖‘新’行動”為抓手,開通“碼上服務”小程序,建立新就業群體訴求反饋機制,落實12項“暖‘新’實事清單”,建立18個“旬小新”共享驛站,引導107名外賣小哥化身基層治理“流動網格員”,通過“隨手拍”上報安全隱患46條,協調化解矛盾13起。以“五社聯動”為抓手,整合社區各類資源,深入開展“一社區一年10件實事”活動,主動對接群眾需求,解決群眾急難愁盼,納入“實事清單”事項560項,推動服務模式從“政府端菜”向“群眾點菜”轉變。深化物業黨建聯建,成立旬陽市物業行業黨委,組建1個聯合支部黨群服務中心,設立 2個紅色小區驛站,對25家物業企業實施“紅黑榜”動態管理,組建小區業委會(物管委)85個,推動基層黨建與物業服務融合聯動。
以“保障力”托底,落實減負賦能機制。整合黨委、政府督查力量,構建“黨政一體大督查”工作格局,實行督查檢查考核事項計劃和統籌管理,嚴格落實備案審批制。有序推進鎮(街道)履行職責事項清單編制工作,建立完善村(社區)工作事項準入制度和動態調整機制,規范村(社區)出具證明蓋章事項。結合基層治理、志愿服務、社區工作等具體任務落實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,教育引導各級黨員干部、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積極引領發展、履職擔當、服務群眾,今年以來累計開展基層治理效能示范培訓5次,培訓人員1390余人,讓基層更有精力、更有能力抓落實、優服務、促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