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訊員 王賢卓
初春時節,走進石泉縣熨斗鎮預制菜產業“魚菜共生”養殖基地里,映入眼簾的8個圓形魚池整齊排列,清澈的魚池中,成群的鯉魚、草魚歡快游弋。
這正是該鎮投資300余萬元打造的生態循環農業創新項目,通過“養魚不換水、種菜不施肥”的閉環系統,探索出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路徑。
3月14日,熨斗鎮先聯村、茨林村集體經濟“魚菜共生”項目迎來了第一批魚苗。
“過去養魚需要頻繁換水,種菜又依賴化肥,現在兩樣難題都解決了!”先聯村黨支部書記凌惠惠指著循環水處理系統介紹,魚池中的廢水經過微生物過濾器分解轉化,形成富含氮、磷的有機營養液,直接輸送至蔬菜栽培區;蔬菜根系吸收養分的同時凈化水體,經處理的清水又流回魚池。這種“以水養魚、以魚肥菜、以菜凈水”的模式,不僅節水,更實現了全程零污染、零排放。
據了解,該養殖項目今年1月份在先聯村和茨林村正式竣工,共新建魚菜共生養殖基地1800平方米,陸基6米,直徑養殖桶共計16個,倉儲管理用房320平方米,配套栽培床、內循環水處理系統、生物消化過濾器、制氧、配電、監控、機電井、抽水設備及管道、排水溝、安全防護欄,場地硬化等基礎設施,共計投資300余萬元。
“這種生態循環綜合種養模式,蔬菜可以不打藥不施肥,魚兒也變得更加健康,魚和菜的銷售都不用愁。接下來,我們也將種植連片訂單茄子,通過土地流轉、參股分紅、吸納就業等形式,帶動周邊群眾增收。”茨林村黨支部書記張義超說。
近年來,該鎮持續秉承“創新、綠色、共享”的理念,緊扣農業現代化發展關鍵環節,在創新模式舉措、躍升技術能級,加大招商力度、提高引資實效等方面不斷嘗試、尋求突破,全域推進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,促進資源利用高效集約、產業模式低碳循環、鄉村環境生態宜居,不斷引領鄉村傳統產業向“新”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