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訊員 高德磊
水清岸綠的紅石河蜿蜒流淌,岸邊的木瓜工業園區傳來陣陣飄香;干凈整潔的文化廣場上,孩子們三五成群地嬉戲、追逐,老人們悠閑地下棋聊天……一幅“干凈整潔、美麗富饒、生態宜居”的和美鄉村畫卷盡收眼底。
乘著“千萬工程”的東風,白河縣中廠鎮以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,以產業發展為突破口,統籌推進鄉村發展、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,讓鄉村因環境改善而宜居,因產業興旺而宜業。
全域整治 鄉村蝶變展新顏
從縣城出發,沿著寬敞平坦的紅順路,來到中廠鎮石梯社區,一幢幢改造后的農房錯落有致地排列,獨具特色的墻體讓人眼前一亮……安靜祥和的村莊流露出一種清爽的詩意之美。
“現在我們這條巷道全部都刷白了,房前屋后都種了花草樹木,看起來漂亮。”
“露天旱廁都換成了干凈的水廁,使用起來方便又衛生。”
在木瓜主題廣場上閑聊的幾位村民,你一言我一句地述說著社區的變化。
“今年以來,借助創建‘省級千萬工程示范村’契機,我們社區實施了‘三改四清’行動,改造宜居農房60戶,改廁改圈66戶,鋪設污水管網800米,硬化道路1500米,安裝路燈30余盞,現在村里美了、亮了,群眾臉上的笑容也多了。”石梯社區黨支部書記王光俊說道。
石梯社區的變化,是中廠鎮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一個“微鏡頭”。今年以來,中廠鎮將全鎮9個社區劃分為“點、片、面”三類村,分類實施“三改四清”“三拆四除”“三治四管”行動,人居環境實現從“一時美”向“持續美”轉變,下轄5個社區先后被評為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。
一鎮一業 產業興旺動力足
在木瓜小鎮陜西百益的生產車間廠房內,不時傳來機器的轟鳴聲,60余名工人正在生產線旁忙碌著,原料加工、產品包裝、搬運入庫等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,一瓶瓶精釀的木瓜果酒經罐裝、殺菌、質檢、噴碼、裝箱后,從這里運往全國各地進行銷售。
“我們現在開足馬力生產,從各社區收購的木瓜一到貨就連夜忙生產、趕訂單,確保在明年一季度實現‘開門紅’。”陜西安康百益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黃鑄軍說。
與百益公司一墻之隔的陜西紫熙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,同樣是一派繁忙的景象,一顆顆去皮后清洗干凈的木瓜,被放進機器內切絲、烘干、裝袋后,生產為果絲、果脯等產品走俏全國市場。
中廠鎮立足鎮域資源稟賦,堅持“一鎮一業”的思路,探索了以木瓜產業聯盟為龍頭、特色企業為骨干、服務團為支撐的產業鏈模式,圍繞光皮木瓜研發出六大系列70余款木瓜產品,將1200余戶村民鑲嵌在木瓜產業鏈上,實現了特色產業“興”起來、群眾腰包“鼓”起來。
村民議事 “議”出文明新氣象
“村里主干道沒有路燈,給我們的出行帶來極大不便與安全隱患。”“能不能給村道安裝上太陽能路燈?”……近日,在新營社區的一次板凳議事會上,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,提出了大家關心的路燈問題。
新營社區黨支部書記陳錦兵介紹,在收到村民的意見后,村兩委經過多方籌措,在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,在村道安裝了40盞太陽能路燈,照亮了群眾的出行路。
“沒想到路燈這么快就建好了,晚上出行方便多了。”“路燈裝好后,晚上大家出門散步也方便了。”走在亮堂的村道上,村民葉秀安笑著說道。
這一變化,離不開新營社區推行的“板凳議事會”,新營社區將群眾聚在一起,以“廣場議”“庭院議”等形式,讓大家談想法、提建議、拉家常,有效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“操心事、煩心事、揪心事”。
同樣,寬坪社區大力推行人居環境整治“紅黑榜”制度,每季度通過村民代表議事會評選出5戶最美庭院,在本村的愛心超市兌換等值物品,評選環境臟亂的5戶,在公示欄和便民服務微信群予以晾曬。自從“紅黑榜”制度出臺后,群眾參與環境整治的積極性更加高漲。
“中廠鎮將持續學用‘千萬工程’經驗,做美做優人居環境、做大做強木瓜產業、做精做細基層治理,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步伐,繪就一幅‘村美、業興、民和’中廠振興圖景。”中廠鎮黨委書記湯波表示。